新闻

畅循环助振兴
农产品产地市场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建立现代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明确了哪些目标和主要任务?怎样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相关负责人,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2023-07-31
茶产业升级提质
近期以来,全国疫情呈现出多点散发的态势,针对茶工不足、资金不足这样的问题,多地采取具体帮扶措施,来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等地要求科学精准、从严从紧做好春茶采摘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春茶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科技赋能茶产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物联网、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新技术在茶产业中广泛应用,缓解了集中用工的难题。
2023-07-24
“八个务必”强化农贸市场防控
日前,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全省进一步强化农贸市场疫情防控调度视频会议,对全省全方位全链条落实落靠农贸市场疫情防控措施提出了“八个务必”的具体要求。   “八个务必”提出,政治站位务必再提高,防控责任务必再压实,问题整改务必再加力,防控措施务必再强化,应急处置务必再果断,督导检查务必再严格,价格监管务必再强化,信息报送务必再精准。
2023-07-17
乡村振兴潜能
近年来,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农产品架设了流通新平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发挥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作用”。用好网络销售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推动乡村振兴。   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是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4部门指导下搭建的,可以购买832个脱贫县农副产品的平台,被称为“832平台”。借助这一电商平台和快递物流网络,陕西汉阴县太行村的小米辣、四川省越西县的“暴走鸡”、陕西柞水县木耳等优质农产品,翻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了以往产销信息不对等、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自2020年1月上线以来,“832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助推832个脱贫县的230万农户巩固脱贫成果,平台累计注册供应商1.5万家,上线农副产品20万个,注册采购单位近50万家。
2023-07-11
乡村产业园 致富有门路
这是我们村开春以来栽下的2700多棵枣蜜桃树,长势很好,有些已经发芽、开花了。明年八九月份,我们的第一批枣蜜桃就可上市。”近日,在凤台县丁集镇前元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磊一边为枣蜜桃修枝剪杈,一边向记者介绍。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前元村通过招商引资创办服饰、养殖等企业后,又建起了枣蜜桃种植基地。张磊告诉记者,枣蜜桃属于珍稀水果,味道纯甜香脆,抗病能力较强,一棵可产果30多斤,市场批发价格比普通桃子贵很多,主要销往东北地区。“我们村这三个产业园加起来,能够带动本村及周边60多位农户就近就地就业。”张磊说。
2023-07-03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玉门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侧记
日前,笔者走进玉门市玉门镇南门村,有一块面积近1200亩的高标准农田,只见农田平整方正,机耕道笔直延伸,配备高效滴灌设施,非常适合机械化生产,“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渠通畅”的高标准农田已现雏形。   2020年,南门村里抓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户把自己家的承包地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到村集体进行统一规划整理,实施高效节水农田改造。整治后的“大块地”成了香饽饽,前来租种的客户接踵而至。目前,已吸引华鑫集团、中化集团、新疆惠泽等40多家涉农企业来玉门考察,全市项目区土地流转率达到82%。
2023-06-26
我国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
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对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3-06-21
植保服务有了新平台 “微植保”公众号正式发布
3月19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技中心在浙江杭州举办2019年微植保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培训班。在此次培训班上,“微植保”公众号正式对外发布。   据介绍,“微植保”是由浙江宜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全国农技中心指导的,用移动互联网打造的植保技术服务和作物解决方案推广平台。
2023-06-16
农业价值促进产业振兴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数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对发布数据有关情况进行专题解读。
2023-06-12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城商行作为地方法人机构,回归本源、下县下乡,既可发挥支持社区、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经验,拓展经营区域、提升竞争优势,又可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资产外流问题。城商行服务乡村振兴,必须补足基层网点和渠道不足的短板,开展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桂林银行在县域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和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023-06-07